《民主与法制》:打造雄安特色的司改示范样本
分享到:
作者:转载  发布时间:2022-04-26 10:12:51 字号: | |

【编者按】《民主与法制》周刊2022年第15期刊发了《雄安新区法治建设五周年》系列报道之三《打造雄安特色的司改示范样本》,长篇报道雄安法院相关工作,现予转发。


《雄安新区法治建设五周年》系列报道之三

《民主与法制》:打造雄安特色的司改示范样本-杏耀注册




      

      2017年4月1日,对于雄安人来说,一片热土绽新颜,因“千年大计、国家大事”的新机遇而欢欣鼓舞。

  2019年1月10日,对于河北雄安新区中级人民法院人来说,护航千年大计、迎接新挑战,何尝不备感振奋?

  建设一座新城,对于发展是一个机遇,而对于司法工作,无疑是一场考验。于是诞生之初,雄安中院就被寄予厚望,倾注“提供高质量、高效能、高水平的司法服务和保障”的殷切期待。这是宗旨,更是使命。

  “一年摆脱后进,三年进入先进。”这是2019年2月1日召开的第一次雄安新区全区法院工作会议提出的阶段性工作目标。光阴似箭,三年转瞬即逝。时至今日,雄安新区两级法院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成绩单。

  “找短板”“查原因”“定措施”,短短三年时间,全区各基层法院审判执行质效从全省下游飞跃至先进行列。不仅审判、执行、诉服“三个质效”全部提升进入全省法院“优秀名单”,雄安中院还先后荣获“全省法院集体三等功”“全省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先进单位”“全省法院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工作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在2021年度全省政法队伍人民群众满意度调查中,雄安法院队伍满意度位列全省法院系统第一名。

  以改革创新探索新时代人民法院运行发展新模式,打造具有雄安特色的司法改革示范样本,雄安法院是如何做到的呢?

  司法护航生态发展   

  近日,随着气温逐渐转暖,白洋淀春日景观引来游客连连。

  天空湛蓝,微风轻拂,清澈的白洋淀泛起粼粼波光。杨柳吐新芽,一眼望去,嫩绿蔓延。簇簇桃花、杏花、玉兰竞相绽放,粉的、白的、红的,伴随着阵阵花香,令人心旷神怡。三五成群的白骨顶在水中嬉戏,与漫步栈道的游客一同感受着碧波万顷、柳绿桃红的水乡春景。

  被誉为“华北明珠”的白洋淀,是华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泊和湿地生态系统。

  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是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的重要内容,为维护好、守护好雄安新区70%蓝绿交织的底色,为白洋淀生态流域保护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一个不一般的法庭应运而生。

  作为河北省首家实行环境资源案件“三审合一”的专门化法庭,2020年12月10日,“白洋淀环境资源法庭”的揭牌仪式在雄安新区安新县人民法院举行。

  何为“三审合一”?

  雄安中院党组成员、副院长王晓滨介绍,“三审合一”是指人民法院在探索环境司法专门化的实践过程中,将涉环境类案件不再按照现有民事、行政、刑事的类型由三个不同的审判庭分别进行审理,而是交由独立建制的环保法庭进行统一审理,以期对环境资源形成全方位、综合性的立体司法保护的案件审理模式。

  王晓滨告诉记者,“三审合一”有利于统一环境资源案件的司法裁判尺度,实现环境资源个案的公平与正义;有利于提高环境资源案件的审判效率,实现环境资源案件的高效优质审理;有利于维护环境资源案件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对生态环境形成全方位、全领域、综合性的立体司法保护。

  换句话说,白洋淀环境资源法庭集中管辖雄安新区范围内依法应当由基层法院审理的环境资源类一审刑事、民事和行政案件及所产生的执行案件,为雄安新区环境综合治理和白洋淀生态修复提供司法保障。

  毫无疑问,设立白洋淀环境资源法庭,是雄安中院强化创新思维、深入推进司法改革的又一生动实践,对有效解决环境资源案件区域管辖难题、加强环境资源审判专业化建设具有重大深远的影响,在白洋淀环境资源司法保护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自此,风景秀丽的白洋淀拥有了为其量身定做的“司法铠甲”。

  2021年5月,雄安新区安新县人民法院白洋淀环境资源法庭审结了一起非法狩猎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据悉,2019年,李某某将捕获的61只野生鸟类存放在儿子家锅炉房的冰柜中。2020年3月17日,安新县圈头乡政府工作人员在巡查着火点时,察觉冰柜内物品可疑,迅速报警。当天,圈头乡派出所民警共查获48只完整状态的鸟类尸体、13只已经褪毛的鸟类尸体以及标有“呋喃丹”字样的颗粒物6袋。李某某当场被依法扣押。经调查发现,被告人李某某自2017年以来,多次在全年禁猎的白洋淀捞王淀水面使用呋喃丹毒杀野生鸟类,捕获后用于自己食用和贩卖。

  安新县自然资源局专业人员认定,未褪毛的48只鸟类尸体为国家“三有”保护动物白骨顶,13只已褪毛的鸟类尸体未能确定物种。

  白洋淀环境资源法庭最终判决,被告人李某某犯非法狩猎罪,判处拘役五个月,缓刑六个月;依法扣押的作案工具农药呋喃丹6袋、涉案61只野生动物予以没收,由公安机关依法处置;附带民事公益诉讼被告人李某某应支付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金14400元,上缴国库,用于白洋淀生态环境修复相关工作。

  这只是白洋淀环境资源法庭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护野生动物工作的一个缩影。

  众所周知,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质量的生态环境。在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方面,雄安两级法院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以最严密的法治、最严厉的处罚依法保护白洋淀生态环境,依法维护白洋淀生物的多样性和完整性,为白洋淀生态治理筑牢法治之基。

  此外,按照《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提出“成为新时代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样板”的目标,雄安中院坚决贯彻“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要求,加大了对污染环境犯罪打击力度。截至目前,全区法院共审结各类环境资源案件119件,其中刑事案件95件,140余名破坏环境资源的犯罪分子被依法严惩。

  按下创新改革“快进键”

  “有创新才有未来。”

  创新,是雄安新区的发展基因,也是雄安中院的改革“快进键”。

  三年来,面对雄安新区这一未来之城,雄安中院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坚定不移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在王晓滨的介绍下,雄安中院锐意进取、创新改革的隽美篇章徐徐展开……

  2020年11月13日上午,雄安中院公开开庭审理一起故意杀人案。与很多案件不同的是,本案由河北雄安新区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刘光辉担任审判长并主审,河北省人民检察院雄安新区分院检察长纪志明出庭支持公诉。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雄安新区法检“两长”同堂办案了。为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规范审判权力运行,雄安中院坚持“入额必办案”,建立院领导办案刚性约束机制,推进院领导办案常态化、制度化,充分发挥院庭长对审判工作的引领示范作用。同时,法检“两长”同庭履职办案,从实践效果来看,对于深入推进司法责任制改革、落实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起到良好的引领示范作用,切实增强了司法公信力。

  除了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规范审判权力运行,三年来,雄安中院积极探索建立运转高效的大部制管理模式。雄安中院是全国唯一一家按大部制模式设立内设机构的中级法院,仅有四个内设机构,担负着全国中级法院内设机构改革先行者和试验田的重任。

  面对全新挑战,雄安中院坚持一手抓团队建设,一手抓机制创新。两年间,已有5位法学博士、20名法学硕士、34名法学学士加入中院的审判队伍,并组建了10个审判团队、3个执行团队、5个立案诉服团队、6个综合保障团队,各团队职责明确、机制健全、运转高效,为新区中院奋力打造全省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示范区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啃“执行难”硬骨头方面,雄安法院建立了高标准的切实解决执行难工作机制。在雄安新区党工委的正确领导、管委会的大力支持下,雄安新区党工委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印发了《关于构建综合治理体系从源头解决执行难问题的实施意见》,并建立了全省首个由党委分管领导任主任、各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任委员的执行工作委员会,为切实解决执行难提供了坚实的制度和组织保障。

  与此同时,雄安法院在全省率先完成刑辩律师全覆盖和统一人身损害赔偿标准的改革试点工作。截至2021年年底,雄安新区两级法院共为1292名没有委托辩护人的被告人指定了辩护律师,实现了刑辩律师全覆盖,充分保障了刑事案件被告人的合法权益,促进了司法公正。

  不仅如此,雄安法院在全面落实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案件统一城乡居民赔偿标准改革工作上亦取得亮眼的成绩。2020年,雄安新区法院系统对20余起损害赔偿案件按城乡统一标准进行了判决,进一步实现城乡居民权利平等,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

  2019年5月10日,全国首个5g环境下的刑事案件三方远程视频庭审,在雄安新区中级人民法院顺利完成。与以往庭审不同,此次庭审过程中,审判员、检察员及上诉人身处三地,审判员在雄安新区中级人民法院法庭,检察员在检察院视频室,上诉人在看守所视频室,使用5g网络远程参与庭审。5g技术的运用,不仅解决了以往远程视频庭审“延时长、不清晰、不稳定”难题,还由于它的加密技术,真正使得刑事远程视频庭审“提高效率、节约资源、减少风险”的优势得到了有效发挥。

  “未来的雄安新区是一流的智慧之城,雄安中院也应当是一流的智慧法院。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这也是智慧法院建设的初衷。”雄安中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邢荣允说。对此,雄安中院充分发挥雄安新区技术资源和政策优势,将智慧法院建设与雄安新区智慧城市建设一体规划部署,积极推动5g、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科技成果与司法工作深度融合,努力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更高水平的司法服务。

  三年来,网上立案、网上调解、网上开庭、网上质证、网上送达已成为常态,除了全国首例5g环境下的刑事案件三方远程视频庭审,全国首例使用数字人民币缴纳执行款、全省首家执行案款“一案一码”系统等创新举措也相继在雄安法院落地。雄安中院政治部和诉讼服务中心分别被最高法院评为“全国法院信息化工作先进集体”和“全国法院先进集体”,雄安中院立案庭被省高院荣记“集体二等功”。2021年,雄安中院及所辖基层法院一站式诉讼服务质效均位列全省前茅。

  截至目前,雄安中院法院专网、移动专网、互联网、外部专网和涉密专网五大网系已全部联通,数据集中管理、司法公开等八大平台已全部部署,高标准的诉讼服务中心、执行指挥中心、数字审委会会议室和数字法庭等已全面建成,中院机关已实现5g信号全覆盖,为审判业务开展提供了牢固的网络基础和坚实的平台架构。

  雄安中院人深知:改革创新永远在路上。怀揣着不断增强司法服务保障新区发展大局的责任感、使命感,雄安中院人有信心为“十四五”开好局提供有力扎实的司法服务,为雄安新区建设发展继续保驾护航。

  践行宗旨“一心为民”

  2021年12月28日,随着一声令下,法院干警们又一次撕破夜幕,奔赴到集中执行的战役中。严寒冰封不住司法之剑,三年来在各类执行行动中,雄安两级法院共发放执行款3.2亿余元,日均发放30余万元,为人民挽回了损失、伸张了正义。都知道“执行难”这块硬骨头不好啃,可迎难而上,方显好胆量和真本事。三年来,雄安中院守正出新、攻坚克难,不断推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把着力提升人民群众的司法获得感和满意度放到心上,更付之于行动中。

  何为“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在雄安,记者找到了答案。

  只需一张身份证,群众就能在全省首家24小时便民诉讼服务站和一站式诉讼服务中心完成自助立案、缴费、风险评估、文件交换等智慧操作,在法官服务站,可以与值班法官面对面咨询法律问题、反映信访问题、寻求诉讼指导,百姓关心的每个司法问题都会得到及时回应。

  2021年12月23日上午,雄安新区容城县小李镇王村的李某来到法官服务站,向值班法官任华鹏反映自己遇到的困难。每一位雄安法院人都记得习近平总书记当初的叮嘱:设立雄安新区,一定要让老百姓得到更多的实惠,要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于是,在了解相关情况后,任华鹏立即联系相关办案人员,查询当事人在新区两级法院是否存在过诉讼案件信息或诉前财产保全信息。经过认真核实情况及释法明理后,任华鹏立即联系李某,并告知了救济途径。

  三年来,雄安两级法院扎实推进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坚持完善诉前多元解纷联动衔接机制,推动纠纷解决理念更新、机制创新。同时,还全面加快诉讼服务中心提档升级等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雄安中院还建立了特邀调解员制度,推动成立了新区行政争议化解中心,一大批矛盾纠纷在诉前就得到妥善化解。

  2020年3月28日,以促进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为职责的“河北雄安新区行政争议化解中心”正式运行。据悉,目前雄安新区共有172名专职人民调解员和2362名兼职人民调解员活跃在基层。依托专兼职力量,雄安新区深入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专项活动,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的发生。

  在抓好源头施治、多元调处的同时,雄安新区还在征地拆迁、环境保护、交通事故、医患纠纷等领域,推进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建设。目前,新区已建立人民调解组织706个,矛盾纠纷化解率达97.5%。

  人民有困难,要解决;而对于因案发生困难的人民,更要帮助。

  2021年12月17日上午,雄安中院向8名因案致生活困难的申请人发放救助金,共计116万元。据统计,2021年,雄安中院共办理国家司法救助案件14件,向15名司法救助申请人发放救助金150余万元,尽最大努力缓解当事人的生活压力,有效化解矛盾纠纷。

  源于对涉民生案件审判执行工作的高度重视,雄安中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张晓梅向记者介绍,雄安中院对执行不能且经济确有困难的申请执行人以及其他符合司法救助条件的当事人,坚持“应救尽救”“把好事办好”的原则,在办案过程中及时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三年来办理司法救助案件66件,累计发放司法救助金410余万元。下一步,雄安中院将持续加大司法救助力度,拓宽司法救助渠道,切实做好审判执行过程中对困难当事人的救助工作,以实际行动传递司法温暖。

  无论是司法服务还是民生保障,雄安中院都思考在先、行动在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做好人民利益守护人,用司法之剑捍卫了公平和正义。

  “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雄安中院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三年磨一剑,为司法之剑烙刻上雄安印记,锻造出人民的属性,闪耀着创新的光芒。 

  ● 责任编辑:崔勃


 

 

 

 

 
责任编辑:雄安中院政治部